close
2013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正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奮力推動吉林振興的重要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各級政府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破解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統籌推進“三化”,實施“三動”戰略和富民工程,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吉林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五年連跨6個千億元臺階,2011年歷史性地突破萬億大關,去年實現11937.82億元,年均增長13.8%。發展效益和質量不斷提高。地方級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均突破千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6.6%、23.9%。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4%。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近4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9%。進出口額達到245.7億美元,增長1.39倍。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取得高速軌道客車、生物基化工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值超千億元產業由2007年的2個增加到8個,多產業支撐經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現代農業建設紮實推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600億斤階段性水平,去年總產達到668.6億斤,創歷史新高。林業、畜牧業規模經營、人參進入新資源食品、棚膜蔬菜生產、新農村建設等取得重要進展。現代服務業呈現強勁發展態勢,旅遊總收入增長2.36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8.4%增加到51%。縣域經濟增速連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基礎建設明顯加強,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交通、水利、電力等建設步伐加快。新建高速公路1710公裡,達到2252公裡,是2007年的4.15倍;新建鐵路909公裡,其中高速鐵路381公裡;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完成一期工程擴建,長白山機場通航,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引嫩入白、哈達山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建成或在建,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基本完成。土地整治重大項目順利推進。500千伏電網骨幹網架建成,電力裝機2398.9萬千瓦,比2007年翻一番。城鎮化率達到53.7%。超額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污水處理廠實現縣縣全覆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效明顯,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增加,綠化美化、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建設成果豐碩。環境優美、適宜人居、綠色發展的生態吉林正在展現新的面貌。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國企改革一批遺留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鋼、吉煤集團等實現戰略性重組。643戶地方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到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重點任務如期完成,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國有文藝院團等階段性改革任務全面完成,256個文化事業單位實現轉企改制。新增吉視傳媒、通化益盛藥業等上市公司11傢,引進域外銀行業金融機構7傢,設立村鎮銀行19傢、小額貸款公司375傢。直補資金擔保貸款取得新成效,在全國首創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任務順利完成,配套改革全面啟動。事業單位、財稅、價格等方面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上升為國傢戰略並取得積極進展。中朝羅先經貿區啟動實施,開辟中日韓俄陸海聯運航線。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具備封關運營條件。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和中新吉林食品區建設正在展開。新增5個國傢級經開區和高新區,成功舉辦5屆東北亞博覽會和農博會、汽博會等重要展會,我省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利用外資和引進域外資金年均增長20.8%和38.6%,為吉林發展註入瞭新的強大活力。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去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2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598元,年均分別增長12.4%、15.4%。組織實施“八路安居”和“暖房子”工程,保障性住房實現從城鎮到農村、礦區、林區、墾區全覆蓋,1120多萬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新增城鎮就業268.6萬人。城鄉居民低保和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新農合實現制度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低保和醫保人均補助等大幅提高。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部補發歷史拖欠的中小學教師工資,全面建成縣級職教中心,基本化解高校歷史債務。率先在全國實現農傢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覆蓋。解決57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101.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成功承辦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發展。人口計生、宗教、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信訪形勢持續好轉。各類突發事件重低音電容推薦得到有效處置。安全生產連年保持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連續32年無重大森林火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不斷提升。平安吉林建設紮實開展,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邊境地區保持安全穩定。國防動員建設能力穩步提高,軍政軍民關系更加密切。全力以赴抗擊2010年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奪取瞭抗洪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圓滿完成對口援建四川地震災區任務,援藏、援疆工作有效推進。
政府效能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得到新增強。依法行政紮實推進,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24部,制定政府規章42件,清理規范性文件6263件。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460項,取消和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108項。縣級以上政府全部建成政務大廳,省本級重大項目辦理承諾時間縮短50%以上。作為國傢8個試點省市之一,全面啟動績效管理,行政管理效能得到提升。著力打造節約型政府,機構編制和公用經費保持“零增長”。深入開展政行風測評,經濟發展軟環境進一步改善。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懲防體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過去五年的輝煌成就來之不易,奠定瞭吉林富民強省、創造美好生活的堅實基礎,開啟瞭推進科學發展、加快全面振興的重要階段,積累瞭應對復雜環境、戰勝風險困難的寶貴經驗,形成瞭同心奮進開拓、聚力團結拼搏的可喜局面。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老同志,解放軍駐吉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中直各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省人大、省政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廣大僑胞以及所有關心和支持吉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老工業基地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難題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發展內生動力低音喇叭電容仍顯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難度增加,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任重道遠;一些群眾利益訴求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維護穩定任務依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設應進一步加強,遏制鋪張浪費現象需更加堅決有力,防治腐敗還要付出更大努力。對此,我們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力求取得新的實效。
二、今後五年工作
未來五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時期,是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深刻變革的轉型時期,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的加速時期。黨的十八大勾畫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為我們指明瞭方向。省十次黨代會對今後幾年吉林發展進行瞭全面部署,目標任務已經明確。現在,吉林又處在歷史與未來新的交匯點,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我們要積極適應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牢牢把握中央繼續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糧食主產區、國傢戰略層面開發開放區等有利契機,有效應對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加的風險,努力克服我省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新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各種困難,奮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動式重低音電容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十次黨代會部署,繼續統籌推進“三化”,實施“三動”戰略,著力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富民強省,強化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動力支撐,積極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吉林,加快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今後五年,根據省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現代產業體系構架基本形成,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實現控制指標,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法治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取得重要進展。
(一)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全力推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立足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繼續保持適當的投資增速和投資規模,更加註重投向、結構、質量和效益,滾動實施500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突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國高網省際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部建成,所有市(州)、重點縣(市)和主要經濟區通高速公路。做大做強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完善“一主多輔”機場格局,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和臨空經濟。加快構建以長春為中心、以城際快速鐵路連接各市(州)的“五縱三橫”鐵路網絡。完成松原灌區和西部河湖連通骨幹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調整電源結構,形成火電、水電、風電等優化發展格局。加快實施“氣化吉林”工程,縣級以上城市天然氣管道全覆蓋,天然氣氣化率提高到60%以上。積極建設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把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增加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努力改善消費環境,不斷完善流通網絡,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擴大網上商城、零售業網絡經營、直營直銷等新型消費業態。落實好各項惠民富民政策,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重視對外貿易對全省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擴大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汽車及零部件、軌道客車等產品出口,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形成一批出口優勢產業群,逐步建成面向國際、輻射東北亞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鼓勵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資源性產品進口。
(二)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持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支撐和引領,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形成多元化發展的經濟格局。切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化進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產業集群,努力搶占產業鏈高端和市場終端,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國內重要的大型石化產業基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積極促進軌道客車、醫藥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抓好生物化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光電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突出培育知名、著名、馳名品牌,構建技術先進、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搞好人參、油頁巖、矽藻土、礦泉水等資源綜合開發,促進形成新的產業優勢。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工業企業設計、生產和管理環節信息技術應用,支撐提升產業發展。強化重要信息系統開發利用,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服務業跨越。著眼總量躍升、比重提高、結構優化,按照集群、高端、現代的方向,加快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設計咨詢、地理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傢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服務外包、物聯網等新型業態。圍繞主要交通幹線和節點城鎮,加強物流中心建設,構建國內外聯通、產業行業互動、第三方物流為骨幹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發揮大城市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商圈經濟、會展經濟。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積極探索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實現形式,穩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紮實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產糧大縣主要農作物實現全程農機化作業,全面建立重點產業和主要作物品種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基本建成基礎牢固、洪旱兼籌、節水增效的糧食安全水利保障機制,力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00億斤階段性水平。實現畜牧業四年提升計劃目標,使我省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禽生產加工基地。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紮實搞好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激發活力,壯大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切實增強縣域經濟在全省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全力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突出大城市、市(州)政府所在地區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節點城市、縣城、小城鎮四個層面,加快推進長吉一體化和中部城市群建設,塑造和展示特色突出、品位提升、產業集聚、功能完善、生態和諧、富有活力、向往宜居的吉林城鎮化形象。堅持規劃引領、產業支撐、試點先行、政策集成、開放融資,突出漸進性、多樣化、集約型、可持續,積極搞好戶籍、土地、住房、教育、社保等配套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農民真正融入城鎮。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生活設施和娛樂休閑文化設施,增強城鎮吸納和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優化生產力佈局,加大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革命老區的支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采取更大舉措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在鞏固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面向市場,全面放開、扶持、搞活,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營造更為寬松的制度環境,大力發展百姓創業經濟,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提升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支持科技人員、大學生和各類能人引領創業,支持返鄉務工人員、退役軍人帶動創業,支持發展個體工商戶靈活創業,支持千傢萬戶在易於進入的小工藝、小加工等方面全面創業,引導群眾增強勤勞致富意識、艱苦創業精神,形成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
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促進產學研結合,突出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力求我省首創科技成果優先在省內轉化。更加註重協同創新,搞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知識產權戰略等工程,基本建成創新型吉林。
(三)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吉林已到瞭沒有改革創新就難以加快發展的攻堅階段,不進則退。要按照中央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創造性地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圍繞轉變方式深化改革,統籌推進財稅、土地、金融、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圍繞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搞好醫藥衛生體制、收入分配等改革,促進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圍繞社會管理創新深化改革,著眼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性問題,推進相關試點工作,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和社會管理機制。圍繞實施重大戰略深化改革,鼓勵先行先試,努力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圍繞改進政府服務深化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優化發展環境,增強集聚各類生產要素能力。全方位、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做好琿春窗口,做大延龍圖前沿,做強長吉都市區,打通中朝、中俄、中蒙對外大通道,形成更強帶動作用的發展態勢,初步建成我國沿邊開發開放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推進建設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努力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橋頭堡。強化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中新吉林食品區以及各類開發區、特色園區的輻射功能,突出園區招商、產業招商、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者。抓住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更名升格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的重要機遇,積極構建推動東北亞各國政府間交流合作的對話平臺,提升我省在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繼續辦好各類國際展會,促進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高吉林開放度。
(四)提升文化整體實力。努力建設文化大省,使吉林成為國傢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優秀文化產品生產基地、文化藝術人才基地和東北亞區域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啟動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文化遺址公園、文化商業街區,實施100個超億元重大項目,建設50個大型文化產業基地,盡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鞏固發展影視、出版、期刊、歌舞等優勢,培育新生文化企業和新興文化業態。扶持骨幹文化企業加快壯大,推動長影集團、吉視傳媒等跨行業跨地域兼並重組發展,支持有實力的文化企業上市,培育2-3傢資產規模超百億的文化企業。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動漫、網絡遊戲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創新提升旅遊產品,建設全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強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真正使文物資源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政策,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搞好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改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投入運行省圖書館新館、省京劇院大眾劇場、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啟動建設省演藝中心、省美術館。加大城鄉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力度,實現一個鄉鎮一個綜合文化站、一個行政村一個文化大院、一個社區一個文化活動室目標。扶持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整合長白山文化資源,推動形成以長白山為標志的吉林特色文化。
(五)切實加強社會建設。深入推進富民工程,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實施更加積極靈活的就業政策,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新增城鎮就業250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萬人以上。鞏固提高城鄉基本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保險等制度全覆蓋水平,健全社會保險待遇和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爭完成縣級以上城市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基本建成公共衛生急救、衛生應急、大病救治、傳染病防治、基本藥物供應保障等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建立以傢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搞好城鄉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暢通民意訴求和社會矛盾多元解決機制,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紮實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深入推進平安吉林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增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堅持多方合力治邊,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加強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監管監察隊伍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紮實搞好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抓好雙擁共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六)建設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美麗吉林。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生態文明水平,讓吉林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建設獨具特色、綠色生態、自然和諧、享譽世界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吉林。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等領域,實施好燃煤鍋爐改造、餘熱餘壓利用等重大節能工程。加強松花江、遼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加快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垃圾處理廠。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傢規定的二級標準。深化循環經濟試點示范,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限制納污能力控制,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加強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紮實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搞好黑土地和濕地保護、水土流失治理、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積極發掘弘揚生態文化,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三、今年主要任務
201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註重提高質量和效益,鞏固發展好勢頭,努力開創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單位GDP能耗下降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這些目標,是綜合考慮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與實現省十次黨代會和“十二五”規劃的目標相銜接,以及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和不確定性對全省可能造成的影響,經過反復權衡確定的指導性目標。實施中,要加大工作力度,付出艱苦努力,力爭完成更好一些。
(一)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和促進消費需求。堅持把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突出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重大民生項目,全年組織建設億元以上項目1800個以上,投資規模達到萬億元以上。加快實施一汽豐越整車、吉林化工園區丙烯產業鏈、大成秸稈制糖等項目,研究推進小衛星、PLED、油頁巖開發、激光加工系列產品等項目。延吉機場、長白山機場改擴建竣工,通化機場盡快通航,開工白城機場和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啟動推進長春至遼源、長春至烏斯臺鐵路,加快吉圖琿客專和長春地鐵1、2號線進度;建設長春至雙遼等10條高速公路;搞好敦化抽水蓄能電站、豐滿水電站重建等工程。加強服務保障,探索創新重大項目融資模式,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強化消費的拉動作用。落實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的具體政策。推進電子商務和城市物流配送體系示范工程。完善城市中心商圈,培育10個省級商業示范社區。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升級改建9個骨幹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類配送中心達到150個,進一步擴大農村市場消費規模。
(二)下大力量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組織開展“工業企業服務年”活動。強化對工業企業財政金融扶持,進一步增加貸款貼息額度。繼續推動百戶重點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百種重大新產品規模化生產。探索解決電力富餘問題,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發展高技術、高效益的高載能產業。推進建設省外煤炭基地。更加重視搞好中小微企業,落實優惠政策,設立小微企業擔保公司,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新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5個。引導鼓勵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生命力。加強工業運行組織調度,強化生產要素保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三)努力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大市場準入、財政扶持、稅費減免、土地利用等方面支持力度。滾動實施30個服務業集聚區。繼續推進大嶺汽車物流園區、琿春浦項國際物流園區和通化中醫藥展覽交易基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積極發展休閑、度假和邊境旅遊,延伸旅遊產業鏈,努力使我省成為以長白山為龍頭的東北旅遊重要目的地。抓好東北亞出版傳媒產業園一期、廣告創意(文化)產業示范園,加快建設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吉林動漫遊戲原創產業園。貫徹國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支持群眾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推動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開展企業非主營業務剝離,重點搞好4個區域、24戶企業試點,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
(四)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重點工作。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土地流轉面積占承包地面積的19%,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3%,提高4個百分點。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玉米螟生物防治技術玉米主產區基本全覆蓋,開展農作物高光效栽培技術示范200萬畝。完成14個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任務。新增膜下滴灌工程灌溉面積210萬畝。正常年景下全省糧食產量達到650億斤以上。突出抓好長春皓月200萬頭肉牛、榆樹正大1億隻肉雞、扶餘正邦200萬頭和長嶺中糧200萬頭肉豬等項目。新建改擴建規模養殖場(小區)2000個。加快發展林業和園藝特產業,繼續搞好“菜籃子”工程,實施人參質量提升計劃。啟動第二批100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積極開展縣域“三化”統籌試點,完善考核指標體系,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五)發揮科技創新引領驅動作用。跟蹤落實前四批、啟動第五批重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進省光電子、化工新材料兩個孵化基地建設。搞好百戶科技型創新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建設2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個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研發機構比例達到38%以上。建成2個以上產學研示范基地。探索多種協同創新模式,組建3-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1-2傢產業專利聯盟,支持建立6個高校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完善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建設3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5個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統籌推進人才重點工程。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新增省級名牌產品110個以上。
(六)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實現新突破。牢牢把握國傢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釋放城鎮化這一最大內需潛力,全面加快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完善全省城鎮規劃體系。推動長吉一體化、中部城市群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強化區域中心城市。鼓勵支持一批縣城和小城鎮加快發展。選定10個左右重點城鎮先行先試,賦予更大的管理權限,采取政策資金支持等辦法,整合資源,開放招商,通過重點城鎮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和社會保障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示范、引領、帶動全省城鎮化加快推進。完善交通、市政設施、公共服務,強化城市管理,努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七)推動重點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全面啟動廠辦大集體改革。爭取中國進出口銀行等盡快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在有條件的縣(市)推行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加快處置吉林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歷史遺留問題。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開展鄉村墊交農業稅等債務化解工作,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擴大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范圍。完成第二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和電影發行放映單位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搞好天然氣價格和水價、居民采暖供熱計量收費等改革。理順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體制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加大推進力度,加快發展步伐。穩妥推進中朝羅先經貿區建設,恢復琿卡鐵路國際聯運,推動現有陸海聯運航線持續運營。積極開拓延吉至海參崴、延吉至平壤的航線。組織開展國內外系列經貿交流活動,全力辦好第九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域外資金分別增長15%和25%。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努力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
(八)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落實節能減排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堅決淘汰水泥、鋼鐵、造紙等行業中的落後產能,開展萬傢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全部開工火電行業單機大容量機組脫硝設施,全部建成水泥行業脫硝設施和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工程。城鎮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3%和72%。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建設任務。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啟動重要濕地生態補水長效機制,推動三北五期等工程建設,促進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九)繼續辦好民生實事。一是努力擴大就業。搞好各類人員技能培訓,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以上,開發公益性崗位1萬個。二是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城鄉低保平均補助分別達到月人均267元、年人均1385元,提高24元、126元。建設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臺。建立城鄉居民大病救治制度。三是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33.87萬套。重點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民房屋產權登記發證工作。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5萬戶。四是深入實施“暖房子”工程。突出搞好熱源能力建設並推廣采用燃料清潔能源,新增供熱能力6000萬平方米,改造撤並小鍋爐房500座、供熱管網1000公裡,實施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2000萬平方米,同步綜合整治老舊小區環境1000萬平方米。五是進一步改善教育、衛生條件。新建改擴建300所公辦幼兒園,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啟動並完成全省1/3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六是繼續實施文化惠民項目。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行政村文化大院全覆蓋,建設社區文化活動室400個,建立貧困村、民族村屯、邊防哨所書屋400個。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4萬戶。推進“寬帶吉林工程”建設,力爭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七是啟動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創建食品安全10個示范縣、3個示范園區,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統一規范利用檢測資源,推廣安裝2萬臺餐廚廢棄油水分離器。八是繼續推進扶貧開發。實現3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00個貧困村整村躍升。九是繼續實施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十是啟動城市“公交便民”工程。更新和增加1500輛城市公交車輛,建設停車場17萬平方米。十一是堅持實施平安吉林建設重點工程。新增5萬個視頻監控探頭,基本達到城市重要街道、公共場所、各類學校等重點區域監控無死角。實現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全覆蓋。十二是實施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計劃。為25萬人(次)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與服務,對5萬名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同時,進一步穩定物價,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十)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著力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促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繼續教育協調健康發展。繼續推進“健康小屋”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四年促進計劃,啟動創建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養老服務網絡。備戰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繼續實施“愛民固邊”戰略、“強基富民固邊”工程和“興邊富民行動”。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發展老齡和慈善事業,做好人口計生、宗教、氣象、人防、地震、測繪、地方志等工作。強化企業及社會組織和單位安全生產基礎,持續推進隱患排查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校車和校園安全管理,保障學生和兒童人身安全。切實解決群眾信訪訴求問題。深化流動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管理。拓展“人民調解防護網工程”、“百姓說事點”、民間矛盾糾紛“零激化”行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確保社會安定。
實現今後五年發展目標,完成今年各項任務,對政府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努力建設效能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和清廉政府。進一步完善決策咨詢機制,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高度重視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積極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微博發佈工作。進一步搞好績效管理,健全問責制度。加大軟環境建設和整治力度,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項目常態化、動態化管理,取消停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以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懲防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紮實抓好“五權”工作。強化審計監督,規范政府性資金管理和使用。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委關於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堅決杜絕鋪張奢侈浪費行為,從嚴控制機構編制和行政公用經費,努力建設節約型機關,以新的風貌營造清明、清正、清廉的環境,凝聚起昂揚向上、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推動各項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
吉林振興發展前景廣闊,全省幹部群眾肩負重任。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勵精圖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為創造吉林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正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奮力推動吉林振興的重要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各級政府同全省各族人民一道,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破解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統籌推進“三化”,實施“三動”戰略和富民工程,勝利完成“十一五”規劃任務,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吉林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朝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全省地區生產總值五年連跨6個千億元臺階,2011年歷史性地突破萬億大關,去年實現11937.82億元,年均增長13.8%。發展效益和質量不斷提高。地方級財政收入和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均突破千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6.6%、23.9%。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4%。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近4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9%。進出口額達到245.7億美元,增長1.39倍。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取得高速軌道客車、生物基化工醇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產值超千億元產業由2007年的2個增加到8個,多產業支撐經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現代農業建設紮實推進。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600億斤階段性水平,去年總產達到668.6億斤,創歷史新高。林業、畜牧業規模經營、人參進入新資源食品、棚膜蔬菜生產、新農村建設等取得重要進展。現代服務業呈現強勁發展態勢,旅遊總收入增長2.36倍。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38.4%增加到51%。縣域經濟增速連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基礎建設明顯加強,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交通、水利、電力等建設步伐加快。新建高速公路1710公裡,達到2252公裡,是2007年的4.15倍;新建鐵路909公裡,其中高速鐵路381公裡;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完成一期工程擴建,長白山機場通航,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引嫩入白、哈達山水利樞紐等重點水利工程建成或在建,大中型水庫除險加固基本完成。土地整治重大項目順利推進。500千伏電網骨幹網架建成,電力裝機2398.9萬千瓦,比2007年翻一番。城鎮化率達到53.7%。超額完成“十一五”污染減排任務,污水處理廠實現縣縣全覆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成效明顯,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增加,綠化美化、三北防護林等生態工程建設成果豐碩。環境優美、適宜人居、綠色發展的生態吉林正在展現新的面貌。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國企改革一批遺留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通鋼、吉煤集團等實現戰略性重組。643戶地方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施到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重點任務如期完成,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國有文藝院團等階段性改革任務全面完成,256個文化事業單位實現轉企改制。新增吉視傳媒、通化益盛藥業等上市公司11傢,引進域外銀行業金融機構7傢,設立村鎮銀行19傢、小額貸款公司375傢。直補資金擔保貸款取得新成效,在全國首創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主體任務順利完成,配套改革全面啟動。事業單位、財稅、價格等方面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上升為國傢戰略並取得積極進展。中朝羅先經貿區啟動實施,開辟中日韓俄陸海聯運航線。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具備封關運營條件。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和中新吉林食品區建設正在展開。新增5個國傢級經開區和高新區,成功舉辦5屆東北亞博覽會和農博會、汽博會等重要展會,我省知名度和影響力明顯提升。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利用外資和引進域外資金年均增長20.8%和38.6%,為吉林發展註入瞭新的強大活力。
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社會建設邁出新步伐。去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2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598元,年均分別增長12.4%、15.4%。組織實施“八路安居”和“暖房子”工程,保障性住房實現從城鎮到農村、礦區、林區、墾區全覆蓋,1120多萬居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就業規模持續擴大,新增城鎮就業268.6萬人。城鄉居民低保和養老保險、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新農合實現制度全覆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低保和醫保人均補助等大幅提高。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部補發歷史拖欠的中小學教師工資,全面建成縣級職教中心,基本化解高校歷史債務。率先在全國實現農傢書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全覆蓋。解決573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101.8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成功承辦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進一步發展。人口計生、宗教、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五五”普法全面完成。信訪形勢持續好轉。各類突發事件重低音電容推薦得到有效處置。安全生產連年保持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連續32年無重大森林火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能力不斷提升。平安吉林建設紮實開展,群眾安全感明顯增強,邊境地區保持安全穩定。國防動員建設能力穩步提高,軍政軍民關系更加密切。全力以赴抗擊2010年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奪取瞭抗洪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圓滿完成對口援建四川地震災區任務,援藏、援疆工作有效推進。
政府效能切實提高,服務能力得到新增強。依法行政紮實推進,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24部,制定政府規章42件,清理規范性文件6263件。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辦結率100%。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460項,取消和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108項。縣級以上政府全部建成政務大廳,省本級重大項目辦理承諾時間縮短50%以上。作為國傢8個試點省市之一,全面啟動績效管理,行政管理效能得到提升。著力打造節約型政府,機構編制和公用經費保持“零增長”。深入開展政行風測評,經濟發展軟環境進一步改善。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完善懲防體系,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
過去五年的輝煌成就來之不易,奠定瞭吉林富民強省、創造美好生活的堅實基礎,開啟瞭推進科學發展、加快全面振興的重要階段,積累瞭應對復雜環境、戰勝風險困難的寶貴經驗,形成瞭同心奮進開拓、聚力團結拼搏的可喜局面。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老同志,解放軍駐吉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中直各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向省人大、省政協、省法院、省檢察院、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廣大僑胞以及所有關心和支持吉林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老工業基地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結構性難題還沒有從根本上破解,發展內生動力低音喇叭電容仍顯不足,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加大;提高城鄉居民收入的難度增加,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任重道遠;一些群眾利益訴求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社會管理還存在薄弱環節,維護穩定任務依然繁重;政府自身建設應進一步加強,遏制鋪張浪費現象需更加堅決有力,防治腐敗還要付出更大努力。對此,我們正在積極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力求取得新的實效。
二、今後五年工作
未來五年,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關鍵時期,是經濟社會發展方式深刻變革的轉型時期,是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推進的加速時期。黨的十八大勾畫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為我們指明瞭方向。省十次黨代會對今後幾年吉林發展進行瞭全面部署,目標任務已經明確。現在,吉林又處在歷史與未來新的交匯點,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我們要積極適應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新變化,牢牢把握中央繼續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糧食主產區、國傢戰略層面開發開放區等有利契機,有效應對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加的風險,努力克服我省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新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各種困難,奮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發展。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動式重低音電容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省十次黨代會部署,繼續統籌推進“三化”,實施“三動”戰略,著力擴大總量、提高質量、優化結構、增加效益、富民強省,強化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動力支撐,積極保障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吉林,加快吉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今後五年,根據省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奮鬥目標,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和公共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現代產業體系構架基本形成,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實現控制指標,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社會文明程度提高,法治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取得重要進展。
(一)努力保持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務,全力推動加快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不斷增強綜合經濟實力。立足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繼續保持適當的投資增速和投資規模,更加註重投向、結構、質量和效益,滾動實施5000個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突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國高網省際高速公路大通道全部建成,所有市(州)、重點縣(市)和主要經濟區通高速公路。做大做強長春龍嘉國際機場,完善“一主多輔”機場格局,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和臨空經濟。加快構建以長春為中心、以城際快速鐵路連接各市(州)的“五縱三橫”鐵路網絡。完成松原灌區和西部河湖連通骨幹工程,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竣工通水。調整電源結構,形成火電、水電、風電等優化發展格局。加快實施“氣化吉林”工程,縣級以上城市天然氣管道全覆蓋,天然氣氣化率提高到60%以上。積極建設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把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促進發展的重要基礎。建立增加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努力改善消費環境,不斷完善流通網絡,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擴大網上商城、零售業網絡經營、直營直銷等新型消費業態。落實好各項惠民富民政策,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重視對外貿易對全省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擴大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汽車及零部件、軌道客車等產品出口,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形成一批出口優勢產業群,逐步建成面向國際、輻射東北亞的重要出口加工基地。鼓勵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和資源性產品進口。
(二)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堅持以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為支撐和引領,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優化升級,努力形成多元化發展的經濟格局。切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工業化進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產業集群,努力搶占產業鏈高端和市場終端,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基地、國內重要的大型石化產業基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農產品加工產業基地,積極促進軌道客車、醫藥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抓好生物化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光電子、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突出培育知名、著名、馳名品牌,構建技術先進、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搞好人參、油頁巖、矽藻土、礦泉水等資源綜合開發,促進形成新的產業優勢。加快信息化建設。推進工業企業設計、生產和管理環節信息技術應用,支撐提升產業發展。強化重要信息系統開發利用,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社會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服務業跨越。著眼總量躍升、比重提高、結構優化,按照集群、高端、現代的方向,加快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設計咨詢、地理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傢庭服務、健康服務、養老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培育發展服務外包、物聯網等新型業態。圍繞主要交通幹線和節點城鎮,加強物流中心建設,構建國內外聯通、產業行業互動、第三方物流為骨幹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發揮大城市帶動作用,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商圈經濟、會展經濟。加快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積極探索保持現有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的實現形式,穩步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發展農民合作組織,紮實推進土地規模經營,產糧大縣主要農作物實現全程農機化作業,全面建立重點產業和主要作物品種的現代農業技術體系,基本建成基礎牢固、洪旱兼籌、節水增效的糧食安全水利保障機制,力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700億斤階段性水平。實現畜牧業四年提升計劃目標,使我省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禽生產加工基地。提高公共服務能力,紮實搞好新農村建設。進一步激發活力,壯大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切實增強縣域經濟在全省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全力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突出大城市、市(州)政府所在地區域中心城市和重要節點城市、縣城、小城鎮四個層面,加快推進長吉一體化和中部城市群建設,塑造和展示特色突出、品位提升、產業集聚、功能完善、生態和諧、富有活力、向往宜居的吉林城鎮化形象。堅持規劃引領、產業支撐、試點先行、政策集成、開放融資,突出漸進性、多樣化、集約型、可持續,積極搞好戶籍、土地、住房、教育、社保等配套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讓農民真正融入城鎮。完善城鎮基礎設施、生活設施和娛樂休閑文化設施,增強城鎮吸納和綜合承載能力。促進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相互融合。優化生產力佈局,加大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革命老區的支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采取更大舉措促進民營經濟大發展。在鞏固發展公有制經濟的同時,面向市場,全面放開、扶持、搞活,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營造更為寬松的制度環境,大力發展百姓創業經濟,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提升民營經濟的整體實力,力爭民營經濟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60%以上。支持科技人員、大學生和各類能人引領創業,支持返鄉務工人員、退役軍人帶動創業,支持發展個體工商戶靈活創業,支持千傢萬戶在易於進入的小工藝、小加工等方面全面創業,引導群眾增強勤勞致富意識、艱苦創業精神,形成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
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促進產學研結合,突出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力求我省首創科技成果優先在省內轉化。更加註重協同創新,搞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知識產權戰略等工程,基本建成創新型吉林。
(三)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吉林已到瞭沒有改革創新就難以加快發展的攻堅階段,不進則退。要按照中央精神,結合我省實際,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創造性地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圍繞轉變方式深化改革,統籌推進財稅、土地、金融、資源性產品價格等改革,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使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圍繞改善民生深化改革,搞好醫藥衛生體制、收入分配等改革,促進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圍繞社會管理創新深化改革,著眼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根本性問題,推進相關試點工作,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健全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和社會管理機制。圍繞實施重大戰略深化改革,鼓勵先行先試,努力在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圍繞改進政府服務深化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優化發展環境,增強集聚各類生產要素能力。全方位、高層次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做好琿春窗口,做大延龍圖前沿,做強長吉都市區,打通中朝、中俄、中蒙對外大通道,形成更強帶動作用的發展態勢,初步建成我國沿邊開發開放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推進建設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努力成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的橋頭堡。強化長春興隆綜合保稅區、中新吉林食品區以及各類開發區、特色園區的輻射功能,突出園區招商、產業招商、科技成果轉化招商,引進更多的戰略投資者。抓住中國吉林·東北亞投資貿易博覽會更名升格為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的重要機遇,積極構建推動東北亞各國政府間交流合作的對話平臺,提升我省在全國對外開放格局中的戰略地位。繼續辦好各類國際展會,促進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提高吉林開放度。
(四)提升文化整體實力。努力建設文化大省,使吉林成為國傢重要的文化產業基地、優秀文化產品生產基地、文化藝術人才基地和東北亞區域重要的文化交流中心。啟動一批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文化遺址公園、文化商業街區,實施100個超億元重大項目,建設50個大型文化產業基地,盡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鞏固發展影視、出版、期刊、歌舞等優勢,培育新生文化企業和新興文化業態。扶持骨幹文化企業加快壯大,推動長影集團、吉視傳媒等跨行業跨地域兼並重組發展,支持有實力的文化企業上市,培育2-3傢資產規模超百億的文化企業。推進文化與科技融合,提高動漫、網絡遊戲科技含量,延伸產業鏈。推進文化與旅遊融合,創新提升旅遊產品,建設全國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強文物保護、開發和利用,真正使文物資源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繼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面完成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及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完善文化市場準入政策,吸引各類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產業,鼓勵和引導各種非公有制文化企業健康發展。搞好公益性文化單位內部改革。積極發展文化事業,投入運行省圖書館新館、省京劇院大眾劇場、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啟動建設省演藝中心、省美術館。加大城鄉基層公共文化建設力度,實現一個鄉鎮一個綜合文化站、一個行政村一個文化大院、一個社區一個文化活動室目標。扶持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整合長白山文化資源,推動形成以長白山為標志的吉林特色文化。
(五)切實加強社會建設。深入推進富民工程,堅持不懈地改善民生。實施更加積極靈活的就業政策,進一步提高就業質量,新增城鎮就業250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00萬人以上。鞏固提高城鄉基本養老、醫療、生育、失業和工傷保險等制度全覆蓋水平,健全社會保險待遇和城鄉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爭完成縣級以上城市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加強薄弱環節建設,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建設高等教育強省,實現各級各類教育協調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基本建成公共衛生急救、衛生應急、大病救治、傳染病防治、基本藥物供應保障等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建立以傢庭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搞好城鄉社區建設。健全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暢通民意訴求和社會矛盾多元解決機制,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紮實實施“六五”普法規劃。深入推進平安吉林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增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堅持多方合力治邊,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加強法制體制機制、保障能力、監管監察隊伍建設,提高安全生產水平。強化食品藥品監管,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突發事件。堅持軍民融合式發展,紮實搞好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抓好雙擁共建,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六)建設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美麗吉林。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提升生態文明水平,讓吉林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建設獨具特色、綠色生態、自然和諧、享譽世界的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吉林。突出抓好工業、交通、建築、公共機構等領域,實施好燃煤鍋爐改造、餘熱餘壓利用等重大節能工程。加強松花江、遼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加快重點建制鎮污水處理廠建設,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建成垃圾處理廠。城市空氣質量全部達到國傢規定的二級標準。深化循環經濟試點示范,構建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快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用水總量、用水效率、限制納污能力控制,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加強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紮實實施第二個十年綠化美化吉林大地規劃,搞好黑土地和濕地保護、水土流失治理、長白山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建立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積極發掘弘揚生態文化,增強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
三、今年主要任務
201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屆二次全會、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註重提高質量和效益,鞏固發展好勢頭,努力開創新局面。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單位GDP能耗下降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這些目標,是綜合考慮黨的十八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與實現省十次黨代會和“十二五”規劃的目標相銜接,以及外部環境錯綜復雜和不確定性對全省可能造成的影響,經過反復權衡確定的指導性目標。實施中,要加大工作力度,付出艱苦努力,力爭完成更好一些。
(一)千方百計擴大投資和促進消費需求。堅持把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繼續加大投資力度,突出重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科技創新、重大民生項目,全年組織建設億元以上項目1800個以上,投資規模達到萬億元以上。加快實施一汽豐越整車、吉林化工園區丙烯產業鏈、大成秸稈制糖等項目,研究推進小衛星、PLED、油頁巖開發、激光加工系列產品等項目。延吉機場、長白山機場改擴建竣工,通化機場盡快通航,開工白城機場和長春龍嘉國際機場二期工程。啟動推進長春至遼源、長春至烏斯臺鐵路,加快吉圖琿客專和長春地鐵1、2號線進度;建設長春至雙遼等10條高速公路;搞好敦化抽水蓄能電站、豐滿水電站重建等工程。加強服務保障,探索創新重大項目融資模式,吸引更多民間資金投入項目建設。強化消費的拉動作用。落實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的具體政策。推進電子商務和城市物流配送體系示范工程。完善城市中心商圈,培育10個省級商業示范社區。組織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新網工程”,升級改建9個骨幹農產品批發市場,各類配送中心達到150個,進一步擴大農村市場消費規模。
(二)下大力量穩定工業經濟增長。組織開展“工業企業服務年”活動。強化對工業企業財政金融扶持,進一步增加貸款貼息額度。繼續推動百戶重點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和百種重大新產品規模化生產。探索解決電力富餘問題,支持具備條件的地區發展高技術、高效益的高載能產業。推進建設省外煤炭基地。更加重視搞好中小微企業,落實優惠政策,設立小微企業擔保公司,完善中小微企業公共服務平臺,新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5個。引導鼓勵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和企業生命力。加強工業運行組織調度,強化生產要素保障,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三)努力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加大市場準入、財政扶持、稅費減免、土地利用等方面支持力度。滾動實施30個服務業集聚區。繼續推進大嶺汽車物流園區、琿春浦項國際物流園區和通化中醫藥展覽交易基地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積極發展休閑、度假和邊境旅遊,延伸旅遊產業鏈,努力使我省成為以長白山為龍頭的東北旅遊重要目的地。抓好東北亞出版傳媒產業園一期、廣告創意(文化)產業示范園,加快建設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吉林動漫遊戲原創產業園。貫徹國傢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支持群眾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費,推動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開展企業非主營業務剝離,重點搞好4個區域、24戶企業試點,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
(四)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重點工作。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土地流轉面積占承包地面積的19%,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3%,提高4個百分點。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玉米螟生物防治技術玉米主產區基本全覆蓋,開展農作物高光效栽培技術示范200萬畝。完成14個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任務。新增膜下滴灌工程灌溉面積210萬畝。正常年景下全省糧食產量達到650億斤以上。突出抓好長春皓月200萬頭肉牛、榆樹正大1億隻肉雞、扶餘正邦200萬頭和長嶺中糧200萬頭肉豬等項目。新建改擴建規模養殖場(小區)2000個。加快發展林業和園藝特產業,繼續搞好“菜籃子”工程,實施人參質量提升計劃。啟動第二批1000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積極開展縣域“三化”統籌試點,完善考核指標體系,促進縣域經濟發展。
(五)發揮科技創新引領驅動作用。跟蹤落實前四批、啟動第五批重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推進省光電子、化工新材料兩個孵化基地建設。搞好百戶科技型創新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建設2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0個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研發機構比例達到38%以上。建成2個以上產學研示范基地。探索多種協同創新模式,組建3-5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1-2傢產業專利聯盟,支持建立6個高校重大需求協同創新中心。完善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建設3個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5個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統籌推進人才重點工程。實施商標品牌戰略,新增省級名牌產品110個以上。
(六)推進吉林特色城鎮化實現新突破。牢牢把握國傢加大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釋放城鎮化這一最大內需潛力,全面加快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完善全省城鎮規劃體系。推動長吉一體化、中部城市群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強化區域中心城市。鼓勵支持一批縣城和小城鎮加快發展。選定10個左右重點城鎮先行先試,賦予更大的管理權限,采取政策資金支持等辦法,整合資源,開放招商,通過重點城鎮產業結構、就業方式、人居環境和社會保障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示范、引領、帶動全省城鎮化加快推進。完善交通、市政設施、公共服務,強化城市管理,努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
(七)推動重點改革和對外開放取得新進展。全面啟動廠辦大集體改革。爭取中國進出口銀行等盡快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在有條件的縣(市)推行土地收益保證貸款試點,加快處置吉林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歷史遺留問題。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開展鄉村墊交農業稅等債務化解工作,啟動國有林場改革。擴大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范圍。完成第二批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和電影發行放映單位改革。基本完成事業單位分類。搞好天然氣價格和水價、居民采暖供熱計量收費等改革。理順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建設體制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加大推進力度,加快發展步伐。穩妥推進中朝羅先經貿區建設,恢復琿卡鐵路國際聯運,推動現有陸海聯運航線持續運營。積極開拓延吉至海參崴、延吉至平壤的航線。組織開展國內外系列經貿交流活動,全力辦好第九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域外資金分別增長15%和25%。擴大對外貿易規模,努力保持進出口穩定增長。
(八)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落實節能減排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堅決淘汰水泥、鋼鐵、造紙等行業中的落後產能,開展萬傢企業節能低碳行動。全部開工火電行業單機大容量機組脫硝設施,全部建成水泥行業脫硝設施和鋼鐵行業燒結機脫硫工程。城鎮污水和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83%和72%。完成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省建設任務。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補償制度,全面完成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啟動重要濕地生態補水長效機制,推動三北五期等工程建設,促進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九)繼續辦好民生實事。一是努力擴大就業。搞好各類人員技能培訓,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以上,開發公益性崗位1萬個。二是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水平。城鄉低保平均補助分別達到月人均267元、年人均1385元,提高24元、126元。建設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平臺。建立城鄉居民大病救治制度。三是紮實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建設33.87萬套。重點抓好農村危房改造和農民房屋產權登記發證工作。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25萬戶。四是深入實施“暖房子”工程。突出搞好熱源能力建設並推廣采用燃料清潔能源,新增供熱能力6000萬平方米,改造撤並小鍋爐房500座、供熱管網1000公裡,實施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2000萬平方米,同步綜合整治老舊小區環境1000萬平方米。五是進一步改善教育、衛生條件。新建改擴建300所公辦幼兒園,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公用經費標準,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政策范圍。啟動並完成全省1/3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六是繼續實施文化惠民項目。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現行政村文化大院全覆蓋,建設社區文化活動室400個,建立貧困村、民族村屯、邊防哨所書屋400個。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4萬戶。推進“寬帶吉林工程”建設,力爭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七是啟動實施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創建食品安全10個示范縣、3個示范園區,建立完善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統一規范利用檢測資源,推廣安裝2萬臺餐廚廢棄油水分離器。八是繼續推進扶貧開發。實現3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200個貧困村整村躍升。九是繼續實施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12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十是啟動城市“公交便民”工程。更新和增加1500輛城市公交車輛,建設停車場17萬平方米。十一是堅持實施平安吉林建設重點工程。新增5萬個視頻監控探頭,基本達到城市重要街道、公共場所、各類學校等重點區域監控無死角。實現困難群眾法律援助需求全覆蓋。十二是實施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計劃。為25萬人(次)殘疾人提供康復訓練與服務,對5萬名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同時,進一步穩定物價,保障群眾基本生活。
(十)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著力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質量提升和內涵發展,促進民辦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繼續教育協調健康發展。繼續推進“健康小屋”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四年促進計劃,啟動創建省級示范鄉鎮衛生院,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食品藥品安全責任體系。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養老服務網絡。備戰參加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繼續實施“愛民固邊”戰略、“強基富民固邊”工程和“興邊富民行動”。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發展老齡和慈善事業,做好人口計生、宗教、氣象、人防、地震、測繪、地方志等工作。強化企業及社會組織和單位安全生產基礎,持續推進隱患排查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校車和校園安全管理,保障學生和兒童人身安全。切實解決群眾信訪訴求問題。深化流動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管理。拓展“人民調解防護網工程”、“百姓說事點”、民間矛盾糾紛“零激化”行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確保社會安定。
實現今後五年發展目標,完成今年各項任務,對政府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努力建設效能政府、服務政府、法治政府和清廉政府。進一步完善決策咨詢機制,提高科學民主決策水平。堅持依法行政,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行使權力。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提案。高度重視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積極做好政府信息公開和政務微博發佈工作。進一步搞好績效管理,健全問責制度。加大軟環境建設和整治力度,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項目常態化、動態化管理,取消停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以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和懲防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腐敗問題,紮實抓好“五權”工作。強化審計監督,規范政府性資金管理和使用。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中央和省委關於轉變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規定,堅決杜絕鋪張奢侈浪費行為,從嚴控制機構編制和行政公用經費,努力建設節約型機關,以新的風貌營造清明、清正、清廉的環境,凝聚起昂揚向上、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推動各項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
吉林振興發展前景廣闊,全省幹部群眾肩負重任。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同心同德,勵精圖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征程中,為創造吉林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奮鬥!
- 音響換電容 【Mobile01專家分享】後級擴大機用途為何呢?該如何選用搭配
- 汽車音響後級系統規劃 【Mobile01專家分享】音響後級系統該如何規劃呢?專家分享告訴你~
- 汽車音響後級 擴大機改電容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呢?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